2013年7月3日

一定要知道的巴黎大改造


我們印象中巴黎的美令人讚嘆的寬闊大道和整齊美麗的建築和雕飾,其實並不是原來的巴黎。法國文人作家心目中和書本裡描述和懷念的老巴黎樣貌,其實是 19 世紀中葉以前的巴黎,一個從中世紀以後就沒什麼改變的城市,是破舊、有著許多小道暗巷在城市裡彎繞迂迴、還不時散發著惡臭的混亂都心,但卻也同時充滿著巴黎耐人尋味的人文和不羈的氛圍。
今天的巴黎其實是第二帝政時期拿破崙三世和他得力助手也是當時塞納省省長的的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大手筆的傑作。這兩個野心勃勃、意氣風發的男人主導了從 1852 年到 1870 年效率和規模都少見的巴黎大改造案(Haussmann’s Renovation of Paris)。
當然很多人把這個幾乎全面改造巴黎的計畫看成他們兩人鞏固權力和掌控社會秩序的手段。但有個不爭的事實是,當時巴黎市景的擁擠混亂和骯髒已到極點:巴黎市中心人口密度高到每平方公里住著 10 萬人,1832 年還發生了造成當時只有 65 萬人的巴黎死了 2 萬人的大霍亂。這也是大改造案很重要中心概念之ㄧ:「改造同時意味著淨化巴黎」。


巴黎大改造是名符其實的「大」,這「大」意味著完整而徹底。從街道、建築物、公園、下水道、飲水系統還有重要景點,在這次的大計劃裡,都徹頭徹尾翻新或無中生有,運用的專家團隊也相當龐大,從財務專家、建築師、園藝和造景大師和工程師都有。看看我們以下的整理,你們就可以知道這個計劃到底有多龐大

**
有關建築物
一共有 2 萬棟舊建築被拆除,並在 1852 年到 1872 年蓋了 4 萬棟新建築。也因此創造了大批被稱為所謂「奧斯曼風格」的建築,其實這就是大部分外國人心目中的巴黎風格建築,這種被信奉古典建築風格的人士譏評為沒風格的樣版建築有以下相當統一的規格:
1. 地面層和地下室用厚大的石塊建造
2.
二樓是所謂「貴族樓」,會有一到兩個陽台
3.
三樓到四樓風格類似,但在窗子周圍沒有精緻的石雕
4.
五樓是各戶相連,會有沒有任何裝飾的陽台
5.
屋頂一定是 45 度角傾斜
6.
屋主每 10 年要清洗建築外觀

**
有關街道及廣場

建造了許多寬達 30 公尺的大道,巴黎因這筆直貫穿市中心大道而清澈明朗了起來。當時這些大路直到現在還是巴黎的骨幹,還包括幾條通往當時郊區(現在的 12, 19, 20 區)的道路。同時建造了幾個連接這些大道的大廣場,像是夏特雷廣場(Place du Châtelet)和星型廣場(Place de l’Etoile)等。
本來拿破崙三世為了嘉許奧斯曼,要把今天的聖米歇爾大道(Boulevard Saint-Michel)取名為歐斯曼大道,但他選擇他出生的房子所在的大道以此為名,也就是今天的歐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其他幾條當時新拓的大道包括和省米歇爾大道一樣是南北向的塞瓦斯托波爾(Boulevard de Sébastopol)、東西向的聖日爾曼大道(Boulevard Saint Germain)和歌劇院大道(Avenue de l’Opéra)。



**
重要景點
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夏特雷廣場(Place du Châtelet)、上帝醫院(Hôtel-Dieu)、20 個區的市政大廳等都是在那時興建。另外還包括里昂車站(Gare de Lyon)和北站(Gare du Nord)。

**
下水道和供水系統
建造新的儲水系統,還有巴黎知名的下水道(égout

**
綠地

當時巴黎的綠地並不多,現在巴黎龐大迷人的綠地像是西邊的布隆尼(Bois de Boulogne)和東邊的凡仙森林(Bois de Vincennes),幾個有名的大公園像是秀蒙丘公園(Parc des Buttes Chaumont, 蒙梭公園(Parc Monceau),蒙蘇喜公園(Parc Montsouris)都拜這個計畫所賜。此外每個區域也蓋了很多小廣場,大道兩旁也有計畫的種了很多樹。



**
巴黎市區擴大重整

1860
年原來只有 12 個區的巴黎往外擴大為 20 個區。
不過這個計畫其實招來很大的爭議,藝術家和建築師大力譴責這些制式的建築單調乏味且讓人窒息。政治家和作家則控訴這個大改造根本就是一個投機性和貪婪腐敗的機制,甚至有人質疑歐斯曼從中牟利。當然,很多評論家根本上相信這個計畫其實是拿破崙三世和奧斯曼為了滿足個人權力慾和掌控欲的工具。
大改造也被很多人看成是加深社會階層的糟糕方法,因為建築大更新,讓巴黎中心房價上漲,窮人只好往便宜的外圍區域搬遷,新建築讓貧富的區隔變得比過去更明白而張揚。而比較好的廣場和建築集中在西半邊的規劃也彷彿刻意在區分巴黎東邊和西邊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個現象即使到了今天還是存在:從市中心到西邊,你會一路看到漂亮的辦公大樓和乾淨美麗的有錢人住的房子,但中心往東景況大不相同,這裡比較多的是看起來品質比較差的房子和混亂不太美觀的工業區。
不過據說今天的巴黎人大都對這個大計劃留下的巴黎風貌持正面的態度。今天我們大多數人深深著迷的巴黎其實是新舊並陳:當年大批的歐斯曼建築和大道以及安靜佇立當中的中古世紀古老樸質的房子同時存在。
不過在這些氣派美麗的房子和街道之間,你不時踩到的狗屎和不經意聞到的臭味,以經常瞥見的巴黎人傲慢卻也迷人的神態,其實是真正老巴黎的因子。歐斯曼的大改造給了巴黎一個豪華懾人的外表,但並沒有完全改變當年的巴黎本質。

2013年5月23日

煎餅磨坊有兩個?


最近正在整理安朵很愛的一條散步路線「蒙馬特」,所以天氣有時雖冷得不得了,我們還是興致盎然的在蒙馬特迷人的坡道小徑裡忙碌的拍照和探訪(冬天的蒙馬特雖過度冷清,但有另一種蕭條的迷人氣息呢!),那天經過鼎鼎大名的「煎餅磨坊」(Moulin de la Galette)突然發現一件之前從來沒注意到的事……

冬天的蒙馬特雖太冷清,但卻有種蕭條迷人的美

安朵一直以為,門口正前方就是一座大風車、名字也就叫「煎餅磨坊」的那家觀光客經過一定得拍照的餐廳就是原址, 但沿著 rue Lepic 往下坡繼續走 ,又赫然發現 86 號上一棟禁止進入的私人宅邸,宅邸的裡頭的高處有另一座看起來更古老的風車,而且大宅門前就好端端的立著一個古蹟標牌「煎餅磨坊」

這是大多數人知道的「 煎餅磨坊」,現在是個餐廳。不過風車的位置原來在比較高的地方,這是後來移下來的

總愛追根究底的安朵這下可不舒服了,回頭問法國朋友,那個才是「煎餅磨坊」?他也露出疑惑的表情,哈!這個就住在蒙馬特也超愛蒙馬特的朋友也是第一次發現隱藏在老宅的樹叢較遠的高處居然還有另一個磨坊風車,而且安朵還印象深刻的記得我們多年前第一次到旁邊那家有大風車的「煎餅磨坊」餐廳吃飯時,法國朋友曾肯定的說,這個「煎餅磨坊」是蒙馬特僅剩的一個磨坊,這下卻迸出第二個!


這是另一個磨坊,就在「煎餅磨坊餐廳」旁邊一個私人宅邸裡,
這棟老宅的另一面其實更迷人,不妨繞到 Avenue Junot 上看看



回家第一件事當然就是開始上法文網站尋找答案,而且發現了一個意料之外有趣的事實:其實這兩個磨坊名字根本都不是「煎餅磨坊」!在餐廳前那個較年輕的磨坊叫做「Radet」,是 1717 年蓋的,大宅裡位置較高的個比較古老的磨坊叫做「Blute-fin」,是1622 年蓋的。

1809 年的時候 Debray 家族買下這兩個磨坊,用來磨麵粉和榨葡萄酒用的葡萄汁(17 世紀蒙馬特開始發展,除了農民和工匠,住在那的居民很多都是經營磨坊和葡萄園)。1814 年這個家族激烈對抗入侵的俄羅斯軍隊,四個兄弟都犧牲,最後一個死前屍首還被充滿憤怒報復情緒的俄羅斯軍隊大切成四塊懸掛在風車四個葉片上洩憤。這個犧牲最悲慘的成員有個兒子也在抵抗中受重傷,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靠牛奶進食。

康復後他在「Radet」磨坊開了一家酒吧餐館,店裡很有名的就是提供煎餅(Galette)配牛奶喝,店名也就叫順理成章取名「煎餅磨坊餐廳」。這家店同時也是個可以跳舞、在那個年代很流行的 guinguette 咖啡館,因為生意越來越好,1895 年他又在比較老的那個「Blute-fin」磨坊開了另一家 guinguette 風格的咖啡餐館,而且經常舉行舞會。這個舞會變得相當熱門,大家都稱為「煎餅磨坊舞會」(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這裡也就是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那幅有名的畫作「煎餅磨坊舞會」的場景

所以囉!其實「煎餅磨坊」原來是一家酒吧餐廳的名字,但的確是開在古老磨坊的位置,而且這個當年屬於同一個家族的磨坊也確確實實是蒙馬特現在唯一(或說唯二)保留下來的老磨坊。所以「煎餅磨坊」這個名字倒不真是個實質存在的磨坊,而是有關一個經營磨坊和咖啡餐館家族的回憶和故事。

註:什麼是 guinguette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中葉在巴黎市郊塞納河(Seine)和馬恩河畔(Marne)可以跳舞的小咖啡館或酒吧餐館,後來即使不在河畔的餐廳也都流行這種可以跳舞的餐館風格,當時成為很多畫家畫作裡的場景和主題。

2013年2月23日

發現亨利四世的頭顱!


最近對法國人來說有件挺開心的大事:開創法國盛世波旁王朝的國王亨利四世(Henri IV)的頭被發現了,而且是經過一群頂尖專家驗證確實是他本人的頭,公布在英國的權威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除了知道亨利四世是法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國王,也模糊的記得是他頒佈結束法國 20 年宗教戰爭的「南特詔書」,安朵其實對於這個國王的其他事情都是些片斷零碎的印象,但頭顱的發現讓安朵的腦袋裡出現了好幾個想一探究竟的問題:他的頭怎會不見?他當時怎麼死的?這個頭經過了怎樣的過程才又被發現?

亨利四世的肖像


問起咱們網站從小在法國長大受教育的資料蒐集好手,除了很肯定亨利四世是個受法國人民愛戴的好國王,最後被刺殺,有關他的頭怎會不見,其實他也不太清楚ㄟ!我們決定找到故事和答案,就這樣開始翻箱倒櫃循線追蹤,接下來就幫大家說說亨利四世這個頗受法國人民愛戴懷念的國王和有關他頭顱失蹤的故事……

亨利四世在 1589 年登基成為法國國王,也開創了法國歷史上相當重要的「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後來大家都很熟悉的太陽王路易十四、一直到被人民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就是屬於這個王朝家族的。
法國的經濟是他在位時發展起來的, 除了前面提到賦予人民信教自由,他還鼓勵人民開墾,讓不少因為戰爭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田地, 人民的生活也因此好了起來。法國有道傳統的農村名菜「法式燉雞」(
poule au pot)就是當時亨利四世發下的心願,他說:「我希望能讓我的人民每週日至少都能吃到一鍋燉雞」,所以一直到現在還有不少法國人家裡星期日有吃這道菜的習慣。
對外他也是個仁慈的強者,當時法國軍隊攻打其他國家時,他嚴格要求軍隊不能燒殺擄掠,他也主張國家之間的爭奪寧願協商也儘量不要發動戰爭。就因為這樣,亨利四世死後至今已 400 年,仍然是法國人民最推崇的國王之一。
1610  5 14 日一個一心想晉見亨利四世阻止他接受新教徒的天主教狂熱者、也曾經當過類似現在助理檢察官職務和小學老師的 François Ravaillac ,他從國王的馬車一離開羅浮宮就一路跟蹤,在 Rue de la Ferronnerie 就是現在磊阿勒(Les Halles)附近時,馬車因為混亂的人群被迫停了下來,國王的護衛離開馬車去驅散人群,Ravaillac  就趁這個空檔走進馬車刺殺了亨利四世兩刀,據說國王很快就死亡,但瘋狂也早有點精神錯亂的 Ravaillac 沒試圖逃走,當場被逮捕,難逃處死。現在 Rue de la Ferronnerie 條路上還看得到一個當年亨利四世被刺殺地點的標記。

亨利四世刺殺事件圖畫

亨利四世死後順理成章的被葬在歷任國王安葬的聖德尼斯大教堂(
Basilique Saint-Denis )1793 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激進革命份子和人民破壞大教堂和歷任國王的屍骨,亨利四世的一條手臂和一條腿被扯掉、還撕掉他的鬍鬚(當時國王的屍體都會經過防腐處理),最後所有國王被分崩離析的屍骨全被丟進一個土坑裡埋起來。直到 1817 年路易十八決定打開這個國王屍骨坑讓一切歸位,卻赫然發現亨利四世的頭早已經不見了。

1919
年一個叫 Joseph-Emile Bourdai 對歷史充滿濃厚興趣的攝影師在一個拍賣會場只用了3 法郎買了這個頭,他一直確信這就是亨利四世的頭,而且花了很多心思想證明,但找不到任何精準的方法。1949 年他試著要把這個頭賣給羅浮宮博物館,但博物館拒絕。

他死後,
1955  年這個頭又在拍賣場上被一個同樣對歷史著迷的人買走,這個買家一直很秘密的把這個頭保存在他家裡 50 多年直到 2008 年決定交給了一個名為 Philippe Charlier 、是法國相當知名專門研究分析名人屍骨的專家。 Philippe Charlier 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甚至包括法國美容品牌嬌蘭和法國知名服裝品牌 Jean Patou 的聞香師來分析放在這個頭顱嘴裡用來清新防腐的植物成分。


在經過和眾多史料和畫像比對鑑定後, 他們發現這個頭顱的確有很多亨利四世的特徵,像是右耳有耳洞(這是那個年代王公貴族的一種流行,而亨利四世右耳也確實一直有耳洞)、左臉頰的骨頭也發現之前他另一次被刺殺相符的刀痕、右邊鼻翼有顆痣等。亨利四世的頭顱就這樣驗明正身,據說這個頭顱保存的相當好,頭髮甚至沒被完全扯掉的部分鬍鬚都還保留著。

今年是亨利四世被刺殺的
400 週年紀年,這群專家或許是在研究這個頭顱將近兩年後,特意選在此時公布。法國將在明年舉辦一場全國彌撒和儀式,讓亨利四世的頭顱重新歸回聖德尼斯大教堂。


Voilà !
這就是流落了整整 200 多年的亨利四世頭顱的來龍去脈,滿足了安朵和法國朋友的好奇心之後,也希望能藉這個有趣也有點驚人的法國新聞讓你們多了解法國,下次來巴黎時別忘了試試「法式燉雞」、順道去磊阿勒看看當時刺殺發生的地點、也可以考慮到聖得尼斯大教堂瞻仰這個法國一代大君(那時頭顱應該已經歸位,只是不知是否可以看到這個頭顱?)

最後給大家一句跟亨利四世有關、所有法國人尤其是小孩到現在還會拿來互相開玩笑瞎猜的話,「亨利四世的白馬是什麼顏色?」 Quelle est la couleur du cheval blanc d'Henri IV ?),答案是什麼你們可以自己想,典故是什麼我們怎麼都找不到(或許有人可以提供喔!),只知道亨利四世特別鍾愛騎白馬!